CCTV-4《中國新聞》丨湖南婁底:耳聾基因篩查 助力脫貧攻堅
日期:2020-12-28 來源:博奧晶典

      日前,CCTV-4(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欄目以《湖南婁底:耳聾基因篩查 助力脫貧攻堅》為題,報道博奧晶典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項目在湖南省婁底市的開展情況。同期,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旗下新媒體平臺“央視頻”也就此項目進行跟蹤報道。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中國新聞》


央視頻《耳聾基因篩查  護住孩子有聲世界》


      為進一步加強出生缺陷防治工作,提高人口素質,致力健康脫貧攻堅,湖南省婁底市將耳聾基因篩查費用首次納入醫(yī)保報銷范圍,并將其作為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為在婁底市轄區(qū)助產機構出生并參加婁底市基本醫(yī)療保險(新生兒母親)的新生兒進行篩查。

      傳統(tǒng)的聽力篩查常采用耳聲發(fā)射檢查和自動聽性腦干誘發(fā)電位檢查,在新生兒滿48小時進行,但遲發(fā)性耳聾、藥物性耳聾無法通過此方法檢出,同時先天性耳聾患兒無法明確致聾原因。在近期婁底的篩查中,發(fā)現一例患兒物理篩查顯示存在聽力下降的情況,并伴有中耳炎。經耳聾基因篩查顯示,該患兒為GJB2基因235delC純合突變,臨床表現為先天性中重度耳聾,據此明確患兒聽力下降由耳聾基因突變導致。在隨后對其父母進行耳聾基因檢測中發(fā)現,雙方均為GJB2基因235delC雜合突變攜帶者,每次妊娠均有25%的概率生育聾兒。由于發(fā)現及時,患兒已經及早進行干預,可有效避免因聾致啞。


      截至目前,已累計完成檢測12180例,耳聾基因突變攜帶率約3.8%。針對此項目婁底市在全市范圍內構建了預防、篩查、診斷、治療、隨訪、康復救助工作機制,讓有耳聾基因的孩子第一時間接受干預和治療。篩查工作助力了當地脫貧攻堅,對人口素質的提高是一種很重要的手段。


      據《中國出生缺陷防治報告(2012)》數據顯示,聽力殘疾已經成為我國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我國現有聽力殘疾人2054萬,每年新增3萬先天性耳聾和3萬遲發(fā)性、藥物性耳聾患者。60%以上的耳聾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我國正常人群中耳聾基因突變攜帶率約為5%,是造成生育下一代聾兒的主要原因,80%以上的聾兒是由聽力正常的父母生育。因此,重視耳聾基因篩查對于我國出生缺陷防控有重大意義。

      針對預防聽力殘疾,由生物芯片北京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暨博奧生物集團有限公司聯(lián)合解放軍總醫(yī)院(301醫(yī)院)共同研發(fā)的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試劑盒,是全國第一個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jiān)督管理總局批準的用于臨床的耳聾基因檢測芯片產品。該芯片檢測位點覆蓋先天性耳聾、藥物性耳聾、遲發(fā)性耳聾相關的基因位點,具有準確、靈敏、高效、穩(wěn)定等特點,并解決了痕量樣品基因檢測的難題。


      自2012年起,由北京市政府牽頭、北京市6家醫(yī)院和132家婦幼保健機構共同參與,在國際上首次完成千萬級人口超大城市的160余萬例新生兒聽力與基因聯(lián)合篩查,免費對在北京市出生的新生兒耳聾基因檢測,新生兒篩查覆蓋度超98%。該項前瞻性研究成果于2019年發(fā)表于國際知名人類與醫(yī)學遺傳學雜志《美國人類遺傳學雜志》,引起國際同行的廣泛關注。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019,105(4):803-812

      基于北京的示范效應,成都、長治、鄭州、福州、太原、南通、東莞、濟南、婁底、新疆等二十多個省市區(qū)也采用耳聾基因檢測芯片開展篩查項目。截至目前,全國接受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的新生兒數量超450萬,使10萬多新生兒及其母系家庭成員免于藥物致殘,也使中國成為國際上規(guī)模最大的遺傳性耳聾基因篩查國,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


      作為耳聾基因檢測的領航者,博奧2009年自主研發(fā)全球第一張耳聾基因芯片以來,在這一領域持續(xù)開拓,形成了九項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十五項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遺傳性耳聾18個基因100個位點檢測、遺傳性耳聾相關227個基因檢測以及遺傳性耳聾基因全外顯子測序等系列耳聾基因檢測產品。為了給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務,在博奧晶典研發(fā)團隊的不懈努力下新一代23項耳聾基因檢測芯片即將問世。新產品將依托全新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流控SNP芯片檢測系統(tǒng),將微流控技術和競爭性等位基因特異性擴增技術相結合,可為受檢者提供更全面、更精準的檢測。


守護孩子的有聲世界

從耳聾基因篩查開始